《不在眼前的改變》
內地遊客跟我談起香港近況,十之七八都會提到香港的反國民教育運動,想不到遠在香港的這一場運動,對他們來說竟是相當吸引。
他們從微博上知道「反洗腦運動」,知道港人極力抗拒政府在教育上的意識形態操控。而當我跟他們解釋多一點時,他們基本上有兩種感歎:一是「香港有言論自由真好!」二是「內地早就是洗腦教育了,想反也反不了!」不無羡慕。
早前有香港媒體訪問在寧波反 PX 的示威者,他說敢於站出來向政府說不,多少受香港影響,特別是看了反國教運動中,港人如何堅持保衞自己的價值,令他們覺得既然香港人可以做到,自己為何不可以?我不知道這種想法有多普遍,但提醒我,何謂社會運動的「成果」。社會運動的出現,當然是為了達到特定具體的目標;但運動過後,檢視運動成果,卻不應只從目的達成與否去衡量,還要考慮它對社會的影響。例如當年的保衞天星皇后的運動中,兩個碼頭最終雖被拆掉,但卻使「保育」成為社會不可迴避的議題,之後政府說「保育」比誰都要多。
我記起年初台灣大選時,我在一活動中見到王丹,立刻像小粉絲般找他合照。王丹不會知道,這個找他合照的香港人,就是因為二十三年前他有份參與的一場「失敗」的運動,改變了一生,走上關心社會的道路。
改變有時不在眼前、不在當下,但終歸還是出現了。
《不在眼前的改變》
內地遊客跟我談起香港近況,十之七八都會提到香港的反國民教育運動,想不到遠在香港的這一場運動,對他們來說竟是相當吸引。
他們從微博上知道「反洗腦運動」,知道港人極力抗拒政府在教育上的意識形態操控。而當我跟他們解釋多一點時,他們基本上有兩種感歎:一是「香港有言論自由真好!」二是「內地早就是洗腦教育了,想反也反不了!」不無羡慕。
早前有香港媒體訪問在寧波反 PX 的示威者,他說敢於站出來向政府說不,多少受香港影響,特別是看了反國教運動中,港人如何堅持保衞自己的價值,令他們覺得既然香港人可以做到,自己為何不可以?我不知道這種想法有多普遍,但提醒我,何謂社會運動的「成果」。社會運動的出現,當然是為了達到特定具體的目標;但運動過後,檢視運動成果,卻不應只從目的達成與否去衡量,還要考慮它對社會的影響。例如當年的保衞天星皇后的運動中,兩個碼頭最終雖被拆掉,但卻使「保育」成為社會不可迴避的議題,之後政府說「保育」比誰都要多。
我記起年初台灣大選時,我在一活動中見到王丹,立刻像小粉絲般找他合照。王丹不會知道,這個找他合照的香港人,就是因為二十三年前他有份參與的一場「失敗」的運動,改變了一生,走上關心社會的道路。
改變有時不在眼前、不在當下,但終歸還是出現了。